关于我们
 
 
张晓刚:直面三大短板,以科技创新强化钢铁新质生产力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10-28 阅读:18

“近两年,中国钢铁工业在产品结构、技术创新、数智转型、低碳技术四大领域取得瞩目了突破性进展,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奠定坚实基础。”1023日,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张晓刚出席第十五届中国钢铁年会并致辞,他同时提醒,与钢铁强国标准相比,我国钢铁工业仍存在一些制约新质生产力进一步释放的问题亟待解决。

01、三大短板制约新质生产力释放

自主创新能力存在短板。张晓刚表示,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研发投入强度不足世界发达钢铁企业的一半,核心工艺装备进口依赖度达35%,连铸机结晶器、高精度轧机轴承等关键部件80%依赖进口;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能力亟待加强。

低碳技术应用不充分。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钢铁工业吨钢碳排放1.8吨,较欧盟先进企业(1.2吨)差距明显。氢冶金、全氧冶炼等颠覆性技术仍处于试验阶段,约15%的产能能效未达基准水平,部分中小企业因资金、技术壁垒,超低排放改造进程滞后。

国内领军企业竞争力与世界一流存在较大差距。张晓刚介绍,世界钢动态公司(WSD2022年公布的世界级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名中,前十名只有中国宝武一家中国企业,中国钢铁企业在高附加值产品、技术创新能力等权重较高的指标方面得分与世界一流钢企仍有差距,在产品大规模生产应用过程中,仍存在高质量产品稳定比率低,产品均质化程度低,产品批量化生产难度大且供应能力不足等问题。

02、五点建议强化新质生产力

张晓刚表示,钢铁行业要统一思想,直面发展难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强化中国钢铁行业新质生产力。为此,他提出五点建议:

第一、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支持企业建设创新平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克低碳冶金、洁净钢冶炼、高端检测装备等关键技术,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标准体系。

第二、继续加大钢铁企业基础材料科技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科研项目高效咨询评估体系,加强钢铁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程度并在高端产品“卡脖子”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方面凝聚合力、集中研发资金进行攻关,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企业全球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钢铁企业。

第三、建立碳效对标体系。加快氢基直接还原、富氢熔融还原等技术攻关,推动高炉低碳改造;发展电炉炼钢,提高废钢利用率;加强与电力、建材行业耦合发展,推动钢渣、煤气等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构建全产业链低碳模式。

第四、加强钢铁产品与钢铁上下游产业功能性能需求对接。积极介入国内外高端产品用钢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建设高标准的研发检验平台,用严标准倒逼产品质量稳定性,加快推进高端产品批量化生产。对综合实力弱、特钢产品强的企业,积极倡导以建设一流钢铁产品作为主要目标,走精品化、专业化特钢路线,建设一批有一流特钢产品的钢铁企业。

第五、持续推进开放合作交流。构建多层次国际学术交流网络,多办、办好国际品牌会议,深化与ISSITMSKIMMWSA等国际组织合作。实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支持学者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冶金技术话语权提升。通过产学研用国际协同创新,集聚全球智力资源,为钢铁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开放动能。

张晓刚表示,中国金属学会作为推动我国冶金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两年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取得显著突破,有效推动了全球冶金与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合作交流。未来,中国金属学会将继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准,为推动我国钢铁工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钢铁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冶金报社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中国节能环保金融联盟   中国节能协会   中国银行业协会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   国家发改委   国资委   环保部   中国人民银行   More...
  关于我们 | 主营业务 | 新闻中心 | 示范工程 | 企业文化 | 合作交流 | 人力资源 | 社会责任
          联系我们 | 法律申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1号院17号楼2层 电话:010-83576371,010-83576350 国发节能环保集团 | 京ICP备1602834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46号